《佛子行三十七頌》 三十七個控制我們的內心而達到修心的方法

《佛子行三十七頌》
三十七個控制我們的內心而達到修心的方法

仁波切於3月下旬即將返回台灣,中心也會安排一系列的禪修,法會,灌頂,放生等佛行事業。其中有千手觀音的三天二夜閉關,這也是一個能夠禪修及增進自己慈悲及菩提心的最好方法式之一。希望法友能夠加入我們的行列。

以此機緣分享仁波切於2014年來台期間的《佛子行37頌》教學開示之部分分享:

《佛子行三十七頌》:「佛子行三十七頌是對弟子們很好的一個法門,不論哪一種教派,格魯、噶舉,寧瑪,或是阿底峽瑜珈修行等等,都必須要實修這佛子行37頌」。

祖古說道:「菩薩慈悲心是有很多的層次,完全是看每人的修行而顯現的層級不同。實修愈多者,則慈悲心愈高。透過許多的學習,我們的慈悲心提升,自然容易證得佛心。」

因此,無論何時,當我們進行任何累積資糧福報的佛教事業時,我們都必須要持著清淨的心、在心中植下這樣的種子,透過這樣的方法,自然可以改善我們的心,改善內心之後,自然可以漸漸分辨出心的好與壞、而後能控制自己的心,透過這樣的過程使自己的慈悲心層級能不斷地提升進步。

當我們在做任何一種修行時,都有「行動」與「思想」兩個部分,但無論如何,「發慈悲心及菩提心」是很重要的。

在行動的時候,我們內心要時時刻刻想者所有的眾生、不要傷害任何眾生或他人、甚至讓他人受傷等等,必須一直保持謙虛謙卑的態度,無論是分享或者幫助他人的時候,隨時省思內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這就是「發慈悲心」。

若我們的發心不是慈悲,此時去做任何事情都是沒有太多功德的,甚至無功德。但若你的發心是慈悲的,即使只是做了一件看起來功德很小的事情,但那功德反而是是大的!

有個故事分享大家:
有一個做善事的人,但因為他的表情與外貌看起來是令人害怕的、兇惡的,因此每個人在初始都會覺得是惡的,但他的內心是慈悲是良善的在做每一件事,在幫助眾生,即使由外像容易令人誤解,但他的所有作為功德是很大的!反之,若一個人外貌行為看起來像是良善的,但其實內心充滿了各種不善的想法,反而他的做為功德是很小的。

所以,「內心的慈悲發心」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再舉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法物擦擦,有些人製做擦擦做得很完美、但有些人做得不完美,但其實不論做得如何,功德是相同的,因為他們的發心是一様的!

一個西藏的故事:
有三個人,第一個人擅長做舍利塔擦擦並做得很完美。有一次,第二個人看到擦擦掉在道路上,覺得很髒且對舍利佛塔不恭敬,因為正下著雨,他環顧四周一看,撿起旁邊一個舊鞋,把擦擦放入鞋中擋雨,也因此擦擦得到了遮蔽。之後,有第三個人看到了,覺得怎麼擦擦會在一個舊鞋當中呢?便將擦擦取出並且移到了山洞當中避雨!

也許我們認為擦擦做得很完美的人功德才是大的,但因為這三人他們的發心相同,因此,做擦擦者、放到舊鞋者、移至山洞者,三人的功德是相同的!

有時候我們看起來是不恭敬、不好的行為,其實發心是好的。大家並不是證悟者,如何看到別人的內心?

有時候我們為了解決朋友之間的誤解,因此使用了一些白色謊言,為了讓兩方都能更加圓滿。因此,我們勿執著一些細微不重要的小事,而要注重關鍵重點!

現在生活在人世間,一般而言,在判斷一個人的好或壞,通常都依據他人的言行表現來決定。一個人若發心是不好的,就容易和人產生紛爭;反之,若發心是好的,不論所言所行,他人都會認為是善是好的。

但是,一般的人都喜歡聽好話、看重表面的行為,很難去看見內心的狀態(是否慈悲)。

其實只要我們的發心都是好的且沒有傷害他人的念頭,別人最後也一定都會感到很好。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急、沒有謹慎思考的情況下所進行的舉動而造成別人不愉快,但如果發心是善的,自己也立刻意識到行為並立刻向對方道歉,那對方也會立刻了解你並原諒你,所以我們要時時去檢視自己的菩提心。

另外,我們也經常自尊心高漲,不丹人說:鼻子很大,也就是台灣人所說的:大頭症。在工作上為求表現,所以我們會容易犯這樣的錯誤,在佛教的修行當中,我們的思維模式反而是要相反,大家要謙虛、卑微、居下位,並且時時刻刻的檢討自己。

所以修行是與世間法不同的。如何去控制我們的內心,常常去想怎麼樣是對別人及眾生最好的,如果我們可以做到,那下一世我們就能投生到很好的地方。

此《佛子行三十七頌》,我們可以視為是三十七個方式來控制我們的心,而能達到修行的方式及步驟。

自己的心若不知道如何控制,會很容易受到影響, 祖古在此分享 釋迦牟尼佛的故事:「 釋迦牟尼佛在修行時,別人讚嘆祂,但國王產生了嫉妒,因此國王用刀砍了他的一隻手臂,國王問:『你能忍耐嗎?』釋迦牟尼佛說:『可以』,因此國王又砍了另外一隻手臂,國王又問:『你仍能忍耐嗎?』,最後國王將釋迦牟尼佛的頭砍下。

釋迦牟尼佛深知他的發願:『只要不破菩薩戒,持有菩提心,他的身體是可以復原的』」。

果然佛陀的手與頭都恢復了。

我們相信佛教,「信心」是最重要的!佛緣淺者,會認為這樣的故事是天方夜譚,但佛縁深的人,能激發更強烈的菩薩行為及慈悲的信心。

一般佛法的書,閱讀起來文字看似是很簡單的,但是去做是很困難的!

大家要去想一個理由,能讓自己可以好好的謹記,並時時刻刻地提醒自己去實行。因此祖古為我們開示《佛子行三十七頌》的重點如下,希望大家能夠收藏起來並且時時提醒自己,時時改變自己。

十九個重點分享:

1、人身難得, 聞思修並且要精進。

2、遠離家鄉修行:因為人與人之間造成的貪嗔癡,讓我們對這些不捨,不易修行。

3、依靜處:例如閉關中心,心更靜因此沒有干擾,可以更集中我們的心。

4、捨現世:我們所擁有的財富很多,但並不是要大家立刻捨棄;而是要提醒大家心要滿足、珍惜;更多的是我們要去思維什麼樣的事會讓他人痛苦受難,並時時刻刻警惕自己不去做這些行為。

5、遠離惡友。有好朋友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沒有好朋友時也不要去急著而亂交朋友。因為結交了惡友反而是更不好的!

6、依止善知識。

7、依止三寶:皈依、對三寶的信心。

8、明知負面就不可行,我們要能控制自己的心及情緒,不做會後悔的事情。

9、得解脫,我們要知道佛法是很可貴的,能學習佛法對此世或未來事都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平靜。須隨時追求佛的教法,才能真正得解脫。

10、願自己能證悟佛性,並發願度化一切有情眾。隨時檢討並改善自己的心,裏外言行一致,隨時自我檢視。

11、時時以下面三種方式來增強自己的菩提心:(1) 我們和一切眾生是平等的;(2) 我們隨時將自己和他人的角色或立埸交換,以他人的角度去設想。如此更能理解他人並能有同理心。
(3) 謹記別人的事永遠比自己的事情重要,提醒自己是渺小的,不重要的。

12、即使別人取走了我們所有的財物,我們還是將自己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功德迴向給他。

13、慈悲心:他人所犯的錯誤,我們能代他人承受而無怨恨。

14、即使別人中傷或惡言,我們還是心生慈悲來讚嘆他人。

15、恭敬心:視自己身邊所有眾生都是自己的益友並且恭敬他們。

16、對待身邊所有眾生都像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般的愛護。

17、尊重身邊所有眾生都如同尊重自己的上師一樣。

18、這是最難完成的一項。當我們生病時或受苦時,我們的心會軟弱、信心會退轉,因此一定要克服.不能放棄佛法修行精進。

19、富貴並非真實存在,而名利亦為空虛

祝福大家吉祥如意

FB:
多傑林巴佛學會
Website:
www.dorji-lingpa.com
Youtube:
台灣多傑林巴佛學會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