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解脫佛果的迴向的方式

可以解脫佛果的迴向的方式

以往聖先賢曾開示「有所執著,所做皆無用」,內心有執著的想法,所做的禪修,累積資糧消除罪障,雖有福報但不會有很大的效用,皆是如同虛幻的夢境般。禪修時,不伴隨貪戀心及諦實成立的耽著心,以緣起想法來攝持,如此做無垢的迴向,就是純淨的善根。

一般的禪修士,內心總是有自性成立的貪戀執著,因為不常觀察自己內心,也不自知自己已經耽著;在累積資糧消除罪障及行菩薩行時,內心祈請上師善知識賜給加持時,其中切勿摻雜執著的念頭,此點非常重要,否則就不會有大的用處,因為涉及自私自利或是摻雜貪戀執著,有煩惱污垢就是不純淨的善根,禪修就沒有大威力。

行者無論禪修什麼,內心都有著諦實成立的耽著之心(諦耽著),此點大家都一樣。在課誦、行善業、累積資糧消除罪障、頂禮拜佛、供養、打坐禪修時,內心都摻雜著貪戀、執著心,此為非純正的禪修、亦非純正的行者。大多數行者都一樣,在行善業時內心都有著我愛執,在佈施利他時,希望對方渡過困難後能回報自己更多,又或是希望下輩子成熟出財富長壽等的異熟果報,此即是以貪戀心行善業

此情況是內心沒有觀待緣起,認為善業本身跟快樂是獨立存在的,是我把它做出來的,所以我把它送給父母、朋友 ,大部分人的迴向發願有這樣的執著,卻未曾想一切萬法緣起空性,善惡苦樂果報都是自己所做所為, 因為涉及自私自利或是摻雜貪戀執著,有煩惱污垢就是不純淨的善根,禪修就沒有大威力。

要改變無始輪迴以來的習氣,聽聞龍欽巴尊者的事蹟主要是用於改變自己內心,例如在佛堂供養一朵花,有無貪戀心二者的福報差別非常大,但是我們無法了解,認為就只是供養花,其實不是;供養花是善根,有貪戀執著則是摻雜有過失的善根,與純淨的善根相比,福報有天地之別。

若有貪戀心的供養則用處不大,無法累積廣大的福報,一如供花的例子。我們現在唸經拜佛課誦,肯定都伴隨著貪戀執著、自私自利的想法,都是有汙垢的善根;沒有見地的攝持是有所執著,所做皆無用,有因必有果,如此所做的佈施供養,只能成熟出短暫的快樂果報,成熟出下輩子衣食住行快樂的因,無法成為解脫的因。

大家要改變以前薰習的習慣,從現在開始,大大小小的禪修,都要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養成新的習慣,從這裡掌握禪修的重點,這非常重要。

在了空慧的攝持之下行布施持戒安忍等可成佛,否則無法成熟出解脫佛果,僅能獲得離苦得樂福報,故可知,我等布施持戒安忍所得福報迴向於父母兄弟親人,依靠福報可得微小的離苦得樂卻無法成佛,但可依靠迴向的善根得到順緣,而後依靠善緣走到法的道路(道端),不然則是未入道端而且永遠無法成佛。

大家可依離苦得樂微小的法緣努力,行至道路的開端,再繼續努力至成佛,佛云:吾僅是開示解脫之路,能否解脫則須依靠自己

成佛須有如大海般的菩薩行,在各種因緣條件皆齊備之下方能成就佛果。不可將成佛視為容易的法,猶如丟石頭般,可以容易投到彼岸目標即能達成?
布施持戒等各種方法皆須落實禪修,絕非只依一個方法就能成就佛果。於禪修上不可知足,因菩薩萬行所以有六度波羅蜜各種法門,要成佛必須法門無邊誓願學。我等無始輪迴以來累積的惡業很多,內心累積惡劣的習氣亦多。
內在緣起;自己精進禪修,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如是因如是果,努力禪修證悟覺受會產生,地道功德會進步。外在緣起;自己無法控制,外面環境地方處所、來往的助伴、所使用的物品,皆為外在的緣起。萬法依緣起,禪修士要證悟成佛,依緣起就特別重要,其亦分外在緣起與內在緣起。

祝福大家 吉祥如意

FB:
多傑林巴佛學會
Website:
www.dorji-lingpa.com
Youtube:
台灣多傑林巴佛學會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