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明光書內的上師相應法
2020 8月7曰星期五下午讀書會開示分享

問:上師相應法何時觀蓮師?
何時觀為多傑林巴?

答:依法本不同而定。如五加行已經直接指出是多傑林巴;有的本尊法本没有直接提,僅說法器為何。此時要觀上師為直接説法者。

問:為何上師相應法重要於正行本尊法? 如果蓮師直接為本尊,而直接修持上師相應法即是本尊法蓮師,這樣可以嗎?

答:如果福報因緣夠則可如此實修一辈子得成就。

大部份人因為福報資質及法緣不足,所以要修上師相應法圓滿後再依次第修持上師,本尊,空行母法等,依次第修持努力去除障礙及累積資糧。

五加行是多傑林巴伏藏法,法本精簡快速能集資糧田積資去障,之後才能進一步修本尊法。

早期世代是上師說什麼,上師講弟子則遵守。末法時代弟子的福報不足,會誤解上師的意思,所以上師和弟子之間還出現可以討論的情形,其實是弟子的福報不足。

最近在東不丹的一位成就者閉關40年,由東不丹開車要20小時至首都廷布看病,回家後看到自己死亡徵兆,修三次破瓦法而往生,遺體過了二星期到現在手仍持者念珠,身體散出花香。他這輩子只有修金剛薩埵,共持了4仟萬次而得成就。

所以緣份福報具足,如果專注在一法而成就是可以的。

一般人若在修皈依發心時覺得沒有什麼成效,就想到修金剛薩埵,修金剛薩埵又覺得沒有什麼,又想修獻曼達;現在人修一個法丟一個法,任何成果都沒有,一辈子勞苦而已。

上師相應法,如果真明白上師相應法的意義,無論是修大圓滿或者其他法,比如修五加行的上師相應法修的好,每一本尊法都能融會貫通。如果能知道真正的上師瑜伽,無論是修空行法或綠度母法都可融入而得真正灌頂加持。

問:書中提到五根不具足,現在人眼不清,耳不明,意不清及心有邪念 ,又或是五根不俱等等,這是因為過去生的業有關嗎?

師答:一定是的。

問:能否舉例說?

師答:五根不具、眼不明、耳不清、不能頂禮,聴法容易誤解法意,也包括在心不明;是過去世一定是做了傷害了別人的業,而成了今世的障礙,如是因所造的如是果,究竟是什麼因而成為不同業的五根不足,我想只有釋迦佛才能把這複雜因果來告知。

舍利弗與目鍵能上天聽佛講法神通很大;至地獄見外道師受苦,此師囑告其弟子勿再修他的法否則受苦更重,舍利佛告知弟子不聽,目鍵連告其弟子被亂棒打死,這都是因為過去生所造的業緣而形成如是果。

大家必要了解冤親債主是要償還,即使是大菩薩如目鍵連,因為過去世用棒子打過人,業報演變為如此大,所以自己被亂棒打死。

修行者要了解自己習氣,有時路人或是夫妻打情駡悄,卻因小小的語氣言語不合而可殺死或是傷害對方。

修行者要知自己的業力、習氣肯定有原因,要懺悔及累積報福,如果自己易生氣,要找對治的方法,要認知是自己的業力,一定不是別人的業力,所以要能看到自己的習氣才有機會改變內心。

問:一般人總覺得自己善良而且已經是有大乘菩提心的修行者。書中提到消除眾生罪障最重要法門是菩提心,人人自以為善良,表面如此,但是內心煩惱所困,要如何了解菩提心真正定義。

答:有菩提心人講話時,眾人快樂及親近,而且有威力因為菩提心是自然之故所成。

如果不是修行人,無意中犯錯,自知而懺悔能改過,這樣的人是很有救。

最怕的是故意講一些話,令人起矛盾及明明知道引人不悅,所以如果不改善自己的內心,無人可以改變。現在講的多半是修行人,容易假裝自己是行善的,卻引起別人不悅,如此之人,再怎麼懺悔也無用,因為是故意而為之。

另外有三點:
一、善心是自然而然,不是別人要求你做,都是不造作由衷而出。

二、注意是內在的心,而不是外象;有人外表和善,內心如針般,其實內心如魔,表面上看不出來没人知道,要隨時注意自己的心及行為。

三、往內看自己,當事情發生不要以為自己都是對的,要反省自己,謙卑則能進步,才是勇敢的,心能包容,常反省自己,才是心胸寛大的勇者,勇者是看著自已的錯而能懺悔的人。

大藏經記載,釋迦牟尼佛修安忍於花園遇到國王,國王言:修安忍?王以刀割之,至體無完膚,國王問其還修安忍嗎?佛說:若無一絲嗔念則體復如故,言訖則體復如故。

問:但我們不是釋迦牟尼佛?
但是如果我們是很有修養的人而且內心總是想著如何利他,則身體自然是會很好。

答:科學及醫學根據,若身體受傷;但心是好的,之後有任何病痛傷,也一定會很快好起來。

反之若心不好,就算身體健康,也易生病。西方醫學研究,有一些被通知癌末病人只剩幾週幾月生命,但卻活命超過許久,科學對他們的研究來講,只會形容為心態改變,所以生命增長。

在佛法上,心比身體還要重要,當透過聞思修使心態或念頭改變時,就會如此。

所以若要長壽就是要看著自己的心,這很重要。

以生氣來說,當第一秒生氣,第二秒要看到自己,第三秒要能放下。但有些人生氣或是有邪見時,怎麼也看不見,這樣就無法改變,而且還一直將不平及忿氣放在內心上。

一般人會以比較之心態來看待,當生氣時別人提醒,則會提及為何別人可以這樣做?唯獨我就不行呢?

此種老是比較他人之心,錯是自己的而非他人的,是自己應懺悔自己的業,不用提及他人過。

問:薈供是累積福報的方式,可以在家自己做嗎?

答:團結力量大,福報如愚公移山般,人多易累積快又大。當一個人有業障此時要靠福報。當在每個月殊乘日,初八、十、十五、三十特別強,肯定共修有加分效果。

問:我們在上師語集薈供的法會時有四灌頂,在上師瑜加的部分也有五灌頂,由多傑林巴放出彩虹光於五處而得到加持,這兩種灌頂有什麼不同?

一般得在到灌頂後,由行者自己做禪修,之後一次次的得灌頂得到加持。當在修上師瑜伽時,上師是遍滿法界虛空隨時都在,每天修習以嗡啊吽得到加持,只要憶想上師仁波切時,上師是隨時都在而且在加持的。

答:仁波切說:若認為因為我們有上師在而得加持,上師不在就沒有加持,有這樣的念頭的人是不對的不正確的,這不是真正的灌頂。

仁波切說明灌頂:
◆寶瓶是身灌頂。
◆嘎巴拉是語灌頂。
◆灌頂視不同情況,會用玻璃杯裝牛奶或甘露水的為意灌頂。
◆身語意一起的為第四種灌頂。
多傑林巴的五灌頂是五方佛灌頂,將其轉為五智。

◆祖古說:大家在修持上師瑜伽時,要了知上師隨時都在,如果能如此了知,那一定是上師親自灌頂,而不是上師要在現場坐在那裡才叫灌頂。即然你已知上師遍滿虛空了,為何在做五加行時沒有拿到我的灌頂而只有口傳呢?如果你知道已得到灌頂,這樣五加行的灌頂為五加行加持的覺受。

現在我們能了解灌頂的意思是加持,但我們的心很正確的了解,也拿得到的時侯,灌頂的意義不僅只是加持,有其殊乘之意;但我們現在就一定相信我們得到加持,當我們障礙清除,福報具足,那個時侯得到的才是真正稱為灌頂的灌頂。

現在我們拿到的只是型式上的加持灌頂,若是已經得到真正的灌頂了,怎麼法本法義也看不懂呢? 要不然不是每個人都該要證悟了?

反之,有的時侯沒有外表型式灌頂,但身口心三門的確已拿到真正的灌頂了。

◆覺醒的明光P175,帝洛巴及弟子那洛巴的故事,表面上其師並沒有傳給他任何的法,都是苦行,但在一次被打的過程中,那洛巴證悟了。祖古在書上說當仁波切講一下好話弟子就開心,當講一些指正的話語時,弟子又不開心;若是上師對某些人比較好,就又起了上師有分別及差別的心。

◆仁波切在書上說:「我們心的執著太堅固了,只喜歡聽讚美跟肯定,但是,我們學佛修行就是希望藉由法來轉變我們的心,若上師對你臉色不好或告訴你那裡要改時,你都沒辦法接受的話,那你怎麼可能藉由經書的文字去改變自己的心及修行呢?」你如何由書上看到自己的缺點並能攤開來檢視,這點很重要。當你業障漸除,每次看這本書都會有不同感受。希望大家把書當成非常珍貴的法寶來好好珍惜閲讀及實修。

仁波切:我們要感謝釋迦牟尼佛、蓮花生大士、多傑林巴及傳承上師,才能透過他們的言教講解;釋迦牟尼佛已涅槃久遠,但他的言教是無量廣大高深,很多人不了解,所以要透過一代代的大成就者、法教講述及翻譯,當能以簡單扼要的方式讓我們了解的時侯,這是多麼殊乘的事。

因為當你不了解,法對我們是沒有用的,如果有用,一個字一句話或一個故事,突然很感動自己能有所改變,這樣都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覺醒的明光P176。「上師相應法的重點,是在藉由觀念上不離上師的身語意來觀修,這才是真正的上師相應法,才是真正的密宗行者」。這個很重要,大家了解嗎?

不只覺醒明光,噶瑪巴,達賴喇嘛等諸多上師也說了很多次:時時刻刻不離上師的身語意。

上師相應的最大意思,即是身語意不離上師,與上師身語意無二。

現在會長所陳述的是實修面,就是上師講的話要聽、要做,上師心意想要達成的事情,努力去做,以法供養,以身語意供養,像做中心的義工。

仁波切:不僅只是如此,這只是行動。身口意像上師,但上師不僅只是如此,你要相信自己與上師無二無別。那你要和仁波切一樣,該怎麼做?身一樣時,說出的話如仁波切所說,意如仁波切所想,上一次佛陀三轉法輪日開示說過的,「行住坐臥都不離上師。」

◆早上醒來觀想上師在頭頂。
◆飲食時觀想上師在喉輪做供養。
◆走路的時侯,上師在我們的右肩,永遠如繞舍利塔般。
◆意的部份,當我們晚上睡覺時,睡夢瑜伽心中啊字是上師。如此由早上到晚上入眠,上師都與我們一起,以此來養成上師,養成上師一直在的習慣,也隨時在做供養的修行,慢慢的一定可以不離上師。

由日常的行住坐臥來累積福報、清除業障。如此一定能做到與上師無二無別。

在密宗有一個身(嗡)語(啊)意(吽)的修行,身語意同等嗡啊吽,而嗡啊吽就是上師,有形的(身)都是嗡,聲音(語)及聽到者是啊,善良的心意是吽,都在法義裡面。

在我們在念嗡啊吽,這三個字有很大的用處及力量,雖然很容易念誦,如果我們做的到的話,此為最大的保護,如金剛盔甲般。

多傑林巴的法器為鼓跟鈴,鈴代表空性的智慧,法器也有其各自意義,希望下次仁波切能講法器的部份及嗡啊吽的禪修方法。

祝福大家 吉祥如意。

FaceBook:
多傑林巴佛學會
Website:
www.dorji-lingpa.com
Youtube:
台灣多傑林巴佛學會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