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曰週六晚上上7:00
教學開示:佛子行37頌
祖古詳細教學與開示,有中藏文翻譯老師。
《佛子行三十七頌》,我們可以視為是三十七個控制我們的心去達到修行的方式的步驟!
祖古說道:「菩薩慈悲心是有很多的層次,完全是看每人的修行而顯現的層級不同。實修愈多者,則慈悲心愈高。透過許多的學習,我們的慈悲心提升,自然容易證得佛心。」因此,無論何時,當我們進行任何累積資糧福報的佛教事業時,我們都必須要持著清淨的心、在心中植下這樣的種子等等,接著,透過這樣的方法,自然可以改善我們的心。改善我們的心之後,我們自然可以漸漸分辨出心的好與壞、而後能控制我們的心,透過這樣的過程,我們的層級就能不斷地提升。
祖古説,當我們在做任何一種修行時,都有「行動」與「思想」兩個部分,但無論如何,「發慈悲心菩提心」是很重要的。在行動的時候,我們內心要時時刻刻想者所有的眾生、不要傷害任何眾生或他人、甚至讓他人受傷等等。我們必須一直保持謙虛謙卑的態度,無論是分享或者幫助他人的時候,內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這是「發慈悲心」。若我們的發心不是慈悲,此時去做任何事情都是沒有太多功德的,甚至無功德。但若你的發心是慈悲的,即使只是做了一件看起來功德很小的事情,但那功德反而是是大的! 祖古說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做善事的人,但因為他的表情與外貌看起來是令人害怕的、兇惡的,因此每個人在初始都會覺得是惡的,但他的內心是慈悲是良善的在做每一件事,在幫助眾生,即使由外像容易令人誤解,但他的所有作為功德是很大的!反之,若一個人外貌行為看起來像是良善的,但其實內心充滿了各種不善的想法,反而他的做為功德是很小的!」所以,「內心的慈悲發心」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祖古認為在今日進行這個課程的原因如下:
1. 在這個末法時代,人們愈來愈難接觸佛,或能持續親近佛法,希望能在每次修法薈供或開示時,幫弟子植入菩提種子。在囗傳佛子行37頌後,希望弟子們每天要唸過一次。
2. 現在正逢藏曆4月,所有功德加乘,許多修行者都在此月進行重要修法。
3. 《佛子行三十七頌》在心不安定之時,請將其念過一次或多次,能有很大的幚助。除此之外,了解其意義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