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祖仁波切對於『供養與護持』菩提動機的開示分享:
有弟子提問供養與護持的問題,我簡單回答一下。
常有人自稱是一位實修者,但經常會聽到他講很多的是非,如:師與徒、中心與弟子、弟子彼此間的事,常常聽到一些指指點點的話等,這些情形很多;但其實應該是要先看一看自己的過失,然後要好好的去了解一下實際的狀況比較好。在佛學中心以上的情況是很容易發生的,所以我們需要非常地小心謹慎。
對一個學佛共修的團體而言,上師跟弟子們的依靠處就是中心,因此中心需要推動很多的法會、實修、講經、開示,以便指導弟子們的內心能夠做觀修,觀修的力量也才會逐漸的堅強與強烈,這是中心的責任所在。基於這個前題大家要非常地小心謹慎才能夠達成這個目標,也因此中心也會需要有ㄧ些經常性的錢財來贊助,以維持中心各項費用與運作。不過有時也會聽到ㄧ些人對經費贊助這點很有意見和看法,那麼對於要學習佛陀智慧的我們就需要好好小心地來分析一下中心籌款這件事。
一般而言,中心是需要籌措ㄧ些錢財支持所有弘法利生的佛行事業。當有人說:這個中心只會募款、只會要錢時,我們聽到人家講這種話的時候,我們自己的內心就應該要好好的想一想,特別是當有人說:「這個中心的上師很聰明而弟子是笨蛋,聰明的上師把所有供養金和錢財全部都拿走了。」,又或者有人說:「這個中心的上師很笨,辦事的人員比較聰明,懂得利用法、利用中心去募很多的錢,但是這個錢就自己拿去用掉了。」等等的這類話。
我們都很容易會聽到很多這類的話,但是當我們聽到這些話時,一定要好好地去分析一下,而中心也一定要小心謹慎的使用這些法財或功德財。要興辦中心當然一定要有錢財,也一定要靠大家的護持與供養,這是肯定的,但問題是如何正確地運用這些錢財,就需要格外地謹慎了,即便是一文錢,也要把它用到法上面。如果能把供養及護持的錢財都用在法上面,所有的功德主們都能累積很大的善根來圓滿他們的修行資糧。所以問題並不在於弟子們、會員或功德主們有沒有供養,而是所籌募到的這些錢有沒有被正確地運用在法的上面?這才是我們所需要重視的問題。
假設現在有功德主供養了十萬元,但卻沒有被用到跟法相關的事項,而是被私吞了,若是這種情形,就有點像是把很珍貴的檀香木當一般木材被燒火用來煮飯,是非常的可惜,這是我們要很小心謹慎的部份。
這就是為什麼對一個行者而言,要做供養與佈施之前,一定要先觀察分析清楚,要在內心有個定解,確信是很正派的中心時,再做供養與佈施來累積自己修行的福報資糧;但在供養與佈施之後,也不要讓自己有心生後悔之念,因為後悔是破壞本身善根福德的緣因,是會破壞佈施者本身的善根福德資糧的。
有些人認為不需要做供養,但就佛法的角度來看,不做供養的這個行為本身就已經跟佛法相違背了,也跟正法也相違背了。又或者接受供養的上師,心裡只想著:我只想要得到錢財與供養,那麼,這是接受供養的上師的錯誤;如果弟子內心想:我根本不需要供養,則這是弟子的錯誤了。
如果以接受供養者的角度而言,像密勒日巴上師,他已經是ㄧ個完全自由自在的成就者,那麼他會怎麼做?我們就無從得知,因為他是成就者。但是,假若接受供養的上師,本身的修持尚不屬於這種成就者時,則需要小心謹慎了,所有的錢財一定要用到法的上面。
現今的台灣這塊土地上充滿著各種的上師,而大家實際上也都會有機會遇到的各類的上師,但並不是每個上師都像密勒日巴一樣是已證悟者;所以如果這位上師是為了修繕及建設寺廟及為佛法的發展而來傳授教法的話,那麼身為佛弟子的我們為什麼不做供養呢?當然,供養是要順著自己能力去做的,並沒有說一定要供養多少,而供養之後也不能生起後悔之心。
如果上師將弟子們的供養完全用在法上,或用在寺廟的建設與修繕,那麼弟子們不就可以透過供養上師的因緣,為自己迅速地累積非常廣大的福德資糧和消除罪障?這種法益無限的供養,是應該去做的,如果不願意做不就是違背佛法了?
此外,從法的角度,有人批評說:「上師傳授灌頂、講解開示,他的目的只是為了供養金,因此等於是販賣佛法。」;或者質疑說:「雖然我所做的供養,上師是完全用在法上,但這會變成上師自己的法財與財富。」。然而實際上,法本身是無價的,不是能用供養金來當成傳法與否的判斷依據,因此前面的說法也是不能夠成立的。
依西藏的傳統,如果傳授大圓滿的灌頂和口訣時,沒有供養黃金是不做開示的。原因何在?原因並不是上師需要這些黃金,而是為了讓弟子快速地累積廣大的福德資糧之故。如果弟子本身沒有足夠的福德資糧,即便上師很慈悲地傳給他大圓滿的灌頂和口訣,他既便努力實修也不易有證悟的。
對於欠缺福德資糧的弟子們而言,對他們傳授大圓滿的教法是無太大意義的。傳法的上師同時也透過供養黃金這種方式,來觀察分析弟子們本身的信心是否堅固,這可透過供養黃金的程序過程來看出的,所以才會有要求做一個黃金供養的儀軌和規定。
然而現在有很多人並不了解其中的緣故,斷章取義的全部混為一談,產生了錯誤的知見和判斷。所以當傳法上師提出這個條件的時候,就會批評傳法的上師說:「他是販賣佛法,因為他要得到供養。」,這是將事實的真相完全混淆所犯的錯誤。
不過別人怎麼說是他自己的事情,問題是我們自己要有分辨是非及判斷好壞的能力。當在求法時,也要在自己的能力許可範圍之下,為了累積自己的福報資糧和消除罪業蓋障,應盡自己能力所及,好好的修供養為自己積資淨障。不過,在供養之前也要如先前為大家所做的分析:要事先客觀地觀察,當已肯定這位傳法上師為人是很正派,且會所得的錢財全都會用在法上;換言之,也就是若我所供養的每一毛錢都用在法上,為了能幫自己迅速累積廣大的福德資糧,當然就應該要去勉力而為。
只要供養之前已經觀察分析所要供養的上師是正派的,那就應該在自己能力許可範圍之內,毫無悔意地修持供養佈施波羅蜜。如果所要供養的這位上師,他的內心就只想到錢,那麼他就不是一個正派的上師,當然自己也就不需要去做供養,因為從他身上是學不到正法的。因此,最重要的是在依止善知識前,就要先觀察清楚,此即其原因了。
相反的,也有些人雖然做了很廣大的供養,但是自己的內心所想的並不是為了得到佛法的學習與實修,只是為了透過做大供養來擁有一個善的名氣或大的名氣,且在自己的內心也產生了一個「我」做了多麼廣大的供養的傲慢之心;這樣的供養,除了換得傲慢之心的滋長和在口頭上可以藉此自我宣傳我做了廣大供養之外,是無法得到佛法的實修利益,也沒有真正的學習到佛法,所以到最後錢財也沒了,法益也沒得到,也沒有做實修、更沒有去請法,因此到最後只會產生一個後悔之心。這不是對佛法的學習,反而對供養者是無益處的。
大家做供養的時候,對這個法要有很堅固的信心,對上師的信心也要很強烈堅固才好,原因是我要從上師處得到佛法並努力做實修,希望能消除罪障並累積福德資糧,所以我要努力地順著自己的能力來做供養,這樣才是正確的態度。完全不用去理會別人講什麼樣的話,這些跟我們都沒有闗係,自己能夠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其次,以上師的角度而言,基本上,上師並不會因擔心自己沒有衣服或食物,或者會餓死,所以才去講經開示來得到供養。正派的上師完全不會因為這些原因而透過傳法灌頂來收取供養的。
以我個人來說:是為了修繕寺廟衰損的部份及振興寺廟和照顧小喇嘛,以及為了維持佛學院,並讓佛學院裡眾多的學生能夠安心地學習和修持佛法,因此需要ㄧ些順緣的贊助。籌募這些錢財並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會用這些錢財來採買自己的衣服與食物,或用在自己的享樂與受用上面。所籌募來的錢財完全是用來支付寺廟跟佛學院的各項費用,全部是用在善業、善行上,而且這樣的運用方式,也可以讓供養與佈施的人,快速地累積非常廣大的福德資糧,關於這點大家一定要有所了解才好。
因此歸根究底就是前面所談到的:一定要事先做足夠的觀察。如果,事後才發現所供養的上師不是一個正派的上師,那麼那些供養也就毫無用處了。如果大家從觀察上師的這個角度來看待我個人,我雖不是個非常有名氣的上師,也不能說自己是最好的上師;但是自己絕對不是馬虎隨便的上師,也不是什麼都不會的上師,而且是個安住在戒律與誓言上的上師,其所有得到的供養也全部都用在佛法上,不會用在自己的享樂上,也是一位可以讓弟子相信與信賴的上師,讓弟子們能在信任與信賴的基礎上面做供養,供養的弟子們自己一定會得到廣大的福報。
多傑林巴傳承的弟子集合在一起,目的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佛法、能夠脫離輪迴、離苦得樂,依著這樣的善因緣,所以我們能夠在這裡一起得到佛法、一起做實修,一起能夠產生覺受、能夠產生證悟,有這個目標而聚集於此。如果大家現在受到外面這些是是非非的影響,然後自己產生後悔之心,不再重視佛法或產生傲慢之心等,這會變成是去推動輪迴之業。
如果想要推動輪迴之業,是不需要靠中心的,因為自己待在家裡就已經可以推動無限輪迴之業了,不必花那麼大的力氣到中心來推動輪迴之業。
所以大家想要到中心來共修,那麼一定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個目標就是希望脫離輪迴、離苦得樂、得到涅槃。基於這個目的,中心也要努力地做幫助大家聽聞教法和努力實修的事情,當然中心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期間,會有很多的人給予很多的批評,如果自己事先已經觀察並且覺得所觀察到的正確無誤,就不用去想那麼多了。
通常內心不堅固的人才會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所以不管別人說什麼,只要自己內心的信心很堅固,就不會受到誹言流語的影響了。而要達到自己內心的信心堅固。首先,要在依止之前好好的做觀察,決定依止之後要好好的聽經聞法並努力實修,內心的信心自然就會逐漸地堅固。
所以在努力學習佛法和努力實修這方面,自己一定要學著做一個聰明人,對別人所講的那些無關緊要的話,完全不必在意,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自己在一開始就努力做過的觀察與分析,並且確定所做的觀察與分析正確無誤之後,自己就按照上師的開示努力地實修便可,不必去太在意別人講的話,如果太在意別人講的話,可能內心就會生病了,所以在這部份大家只要小心謹慎便可。
祝福大家,吉祥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