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祖仁波切於禪修般若心經的教學開示的部分分享:
思惟是為了遍滿虛空的如母有情眾生之故,如此思惟發起心意廣大的菩提心動機,而來聽聞教法。
所謂的法,要能學習及聽聞及在身口心三門的修習上,以甚解內心為最主要的項目。若是內心裡的念頭非常多則無用,修行者要對過去不產生回憶的念頭,對未來不產生追逐的念頭,對當下之事不生破立的念頭。如此的過去現在未來三時念頭不産生,一心專注的聽聞法義。
佛的開示:守護內心就是最殊乘的戒律。行者應以調伏自己的內心為學習佛法的目標。
而就調伏內心的部份,佛陀開示,行者須對論廻有出離心及厭離心; 若以上都沒有,則是很難去調伏自己的內心。
現代人要能調伏內心則需要靠慈心及悲心;若內心沒有慈心與悲心的潤澤,人的心田會變的堅硬粗糙,這是因為眾多煩惱引起的。
而心要怎麼變柔軟?就是要靠慈心與悲心。
首先要了解輪廻的性質是痛苦的,因為了解輪廻而產生恐慌害怕,而產生出離心,並且生起不假造作之出離心及、厭離心,以此才能轉離輪廻,若無出離輪迥,則慈心悲心是不會發生。.
能產生出離最好的方法有四個並且可立即實修付諸實踐,為「四轉心法。」
♦暇滿難得
♦諸行無常
♦輪廻過患
♦因果不虛
暇滿難得的人身:
人身俱有18種暇滿(8有暇及10美滿)。此人身寶非常難得,從原因、比喻、數量等,好好分析及做觀修。
舍利弗問佛:「世尊,有多少地獄眾生? 又有多少餓鬼、畜牲,天、人、阿修羅?」
佛回答:「舍利佛,地獄眾生數目如大地,餓鬼的數目如沙造之城的沙粒,畜殅的數目如造酒之穀粒,阿修羅的數目如大風雪的雪片,天與人的數目如指甲表面的塵埃。」
因此,你應了知人身非常難得。
經典敘述: 「佛陀出現於世稀有難得,生而爲人亦稀有難得。善緣,信心與聽佛法的機緣,即使再一百劫也不一定可得到。」
人的一生當中的 「大事」是指:利己與服務他人的需求。這才是關鍵。
如果在此生中沒有成就這兩者中任何一樣,也就沒有必要再猜想將來能否期待同樣的情況「獲得睱滿的人身。 」
大家要常常思惟在眾多眾生中,獨我能獲此難得人身。現在我一定要從輪迴之苦中解脱,之後我也將解脱每一個輪迴的眾生。我將迅速帶引他們至佛境。
以如此觀修帶出自己的菩提心並且觀想根本上師從心中射出光加持並且引導自己,然後無數光再從自己心中射出並帶領每一 眾生到極樂淨土。
如此來培養對所有眾生的慈悲心。
祝福大家 吉祥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