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曰空行母薈供,咕嚕咕咧佛母煙供法會。

2014年12月16曰空行母薈供,咕嚕咕咧佛母煙供法會。

怙主三尊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及金剛手菩薩除障回遮修法
12月28曰下午2點

堪祖 蘇南給稱仁波切開示:

我們已經是佛教徒,應該相信現在的我們是由50%的現世生活經驗,再加上50%自己累世的因果所造成。如果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只有突破自己的修行才能有所提升改變。最主要有二個重點,第一是需要不斷的懺悔過去及累世的罪業。第二是不斷累積自己的福徳資糧。而到佛學會共修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在上師領導之下,能正確的不斷的精進及改善自己的修行.並且累積福報,而走在正確的修行道路上。

因為我們不是證悟者,在這世界上,我們容易看到一個人的外在行動跟言語而來判斷說這個是好人或這個是壞人。對我們好的,說好話的,表面良好行為的,就覺得他是好人。若是對我們說話的方式或行為不符合自己喜歡的,就認定是個壞人。

但是我們如何真正得知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真的?好的?善的?及純淨的?

所以一個人的外在言行不是判斷這個人是好的或者不好的。一個真實純淨良善的內心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佛法修行者必須要觀看自己及他人的內心,而不是去看這個人的外在言行。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身語意。如果在中心共修或在家裏修行,雖然不斷地精進持咒,禮拜,觀修,但是自己內心一點都沒有改變,這樣做再多禮拜或持咒修法,是沒有太大的用處。因為對自己本身的身語意都沒有改變,自己又如何能走向證悟的修行道路?

我們都是修行者。也知道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的。如果今天吃好的食物,跟一些家人朋友一起,覺得很快樂。過一陣子,又覺得這食物不好吃,這個朋友又怎麼樣不好,或者是不開心。一些小的生活變數及挑戰出現,就是覺得這個朋友或修行方式不好等等怨言。這不是一個佛法修行者應該有的行為。

我們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因果與無常。必須時時刻刻改善我們自己的身語意的壞習慣。好的修行,是增強好的習慣,改變自己的心,增加自己的慈悲心。

想想自己的父母,在他們年輕的時候,他們在管教子女是可以斥訓子女。但現在的社會,如果父母要管教小孩打小孩,社會會有眾多批評。現在整個社會文化的方式已經不同了。現代人的心的是非常的剛強。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是不對的,很難看到自己的過失,永遠是先看到別人的過失。

一個佛法修法行者的心是不斷增強自己的菩提心,內心是非常的柔軟的,是非常的謙虛的,修行者一定要增加自己的菩提心,之後在修持本尊或大圓滿法時,才有可能有所感悟。

但如何增加自己的菩提心?透過佛子行37頌的聞思修是最好的方便法門。這是八萬四千法門,歸納成行菩薩的37種方式,來增加自己的菩提心的方式。

自己的心柔軟,菩提心增強了,我們才有可能在修行上能夠有所進步,才能改變自己不好的習慣,改變自己的身語意,使自己更容易進入到修行的正道。

我在此非常感謝佛學會的教學小組弟子,非常認真的將每一次的開示教學,花了這麼多時間整理。所以能將法訊與更多人分享。這已經是菩薩行持。

佛子行37頌是由證悟大成就者無著賢菩薩的著作。持誦佛子行37頌,是非常有加持力的。

現在中心也有完整的多傑林巴伏藏王傅承五次行上課內容及筆記。弟子可以常常閱讀,時時提醒自己修行的關鍵要點。

仁波切希望弟子進入中心時,一切身語意以佛法為最高指導。自己的個人感受是不重要的,也避免與佛法混為一起。個人的情緖也不要帶到中心來。這樣我們學習佛法才能持久。依法學習是最重要的,也才能持續長久達到修行目標。修行者必須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個好的修行習慣是非常難養成,而且養成後,也是非常容易因為一些小問題而喪失。仁波切真誠期許弟子能夠時時提醒自己「身語意」的修行。

祝福大家,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