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的殊勝曰,大家能在晚上七點齋聚多傑林巴佛學會台北中心來聽聞佛法的開示,是非常殊勝的好緣起,我們已經走在佛陀所開示解脫輪迥的八萬四千法門的正確道路上,透過努力精進及集資淨障,覺醒是指曰可待。
關於佛陀轉動法輪,一般理論上是說共有三次,故稱三轉法輪。
第一次初轉法輪是在鹿野苑,教化五比丘,是為共通乘門的弟子,其所開示的法輪是四諦法輪,此四諦法輪是佛陀把八萬四
千門法門心要精華濃縮,再配合實修作爲基礎所開示的教法。
四諦法輪裡第一個講的是顯現出來的樣子:實相清淨的部分之因跟果,因是道諦,果是滅諦。不清淨所顯現的部分,就是輪迴世間的因跟果,原因是集諦,而集諦裡有「業集諦」跟「煩惱集諦」,有業跟煩惱就會形成果,果為苦諦,而果就是落入輪迴。
實相清淨的部分之因跟果,因是
道諦,果是滅諦。透過原因的道諦去得到果的滅諦,此部份又做了一個開示。
三界輪迴之形成其原因就是集諦(業集諦、煩惱集諦),尤其主要為煩惱集諦,煩惱之由來是因為無明與無知,因之而走在顛倒的道路上,這是之前我們所談過的十二緣起的內容。
衆生因爲受貪嗔癡的影響造作出很多業,然後形成果報,好的因生出好的果,不好的因生出不好的果,這是佛就不清淨所顯現的部分,做了一個詳細的開示,佛法跟世間法是不能分開各自獨立的,若違背佛法則世間法也無法達成,同理,若違背世間法則佛法也無法達成,如是因如是果,因跟果都是無法欺騙的,此為基礎,佛於初轉法輪時都做了詳細的開示。
這也是作爲一個佛教徒應有的見地,所謂「見地」就是内心思維的立足點、出發點,會去想自己要怎麽做,這就是見地,也就是緣起的思想。如果把四聖諦當做緣起見地,細分後就有四諦十六行相。
眾生於輪廻中所看見不清淨所顯的因是什麼,佛對其不清淨所顯做詳細的說明,為何要詳細了解那麽多呢?是爲了要將不清淨的痛苦滅掉,所以當然要了解它的因,之後去找它的對治之法,所以釋迦牟尼佛對此這些部份都做了詳細説明。
佛教重要有兩個項目:見地和行持;見地是基礎(緣起),行持是特色(不做傷害)。
見地是緣起的見地,見地是緣起思想之故,所以行持就會自然做到,行持接見地之後,是附帶形成的,而佛教其行持特色就是不傷害衆生。
釋迦牟尼佛曾開示過,祂說:佛不能用水洗淨罪業,不能把衆生的痛苦拔除掉,也不能把自己内心的證悟送給衆生,放到眾生的内心當禮物。佛能做的就是開示法性真諦,之後大家依此法性真諦去實修,然後就會成就佛果。佛是得到一切智的佛果而能徹底解脫,於歷史上都有記載其事蹟。
那眾生要如何得到佛果呢?佛的責任就是把這個成就佛果的徹底解脫法,也就是法性真諦做一個詳細的解説,然後弟子依佛開示的方法,仔細去做分析研究,把疑問排除掉後努力的去做實修,透過實修之故,他就會才能達到成就佛果的目標了。此為佛教的方式,而其他的宗教,如信奉天神或師傅,則是相信即使自己犯著罪業的情況之下,相信天神可以把我帶到淨土去,這種理論在佛教裡完全不存在的。
佛自己有開示,說其自己是道路的指示者,但是走不走這個道路,是弟子自己的責任,不
是佛的責任。走不走這個道路,解不解脫,是靠弟子他自己,不是佛的責任。這是佛所開示的。
佛開示了八萬四千法門,講的都是解脫的道路,均是順著弟子的根器、能力、喜好程度而做,因此弟子如果有遇到適合自己的法,自己應該好好的去保管。選擇適合自己的法,然後用那個法把自己的罪業消除,這樣痛苦就能消除掉,最後就可以成就佛果。
希望大家遵從佛陀言教,一起發大願,一起努力修行,一切吉祥如意。
